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史海钩沉】话说营山——宋道台传闻考释(上)

时间:2023-12-04 18:33 | 来源:毛超群

      在营山县志史料中对营山进士和举人的记载还是非常详细清楚的。明末的26年中,考中3名进士。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四任皇帝的151年中,营山考中举人102人(见《营山明清举人简表》),进士17人。康熙年间知县张玉璘对营山有“营邑山川绣错,人文蔚起,国朝科第蝉联不歇”的感慨。乾隆年间的知县李榕称营邑“为果郡名区,居民云集,人文蔚起,历代科第不绝”,王绂疆也有“科第仕宦,绵绵继继,甲于蜀都”的盛赞。同治年间的知县翁道均也美曰:“营于蜀为望邑,代有闻人,科第蝉嫣不绝。”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说营山宋道台的传说后,最开始本能觉得这不过是民间乡老野夫闲聊的趣事而已,都是些无根无据的天荒夜谈,不足为信。

      但后来,听说的次数多了,几乎都是一样的故事情节,并且所说的人物、时间和地名,都言之凿凿,在我们营山民间,竟然有很多老人都知道过去宋道台的故事。

      关于营山出过道台的事,在通天和双林两地民间最为流传。可奇怪的是,营山出过道台的事,却在营山县志资料中未曾记载。
但出道台的传闻是清朝的事情了,距今几百年早已改朝换代,人事物非了,再加上已无确凿的史料可查,自然关于道台之说,也只是在那些散落乡村的遗老野夫中,还偶有听闻。

    只是岁月这东西悄然过去,那些出生在民国时代,听父辈道台之说的老人们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估计再过些年陈之后,等听说过那些传闻的乡村老人们都已全部死去之后,关于营山曾经出过道台的传闻,恐怕到时候也就随之埋入黄土野草之下,永远失传了。

      一次在家帮老岳父整理房间的时候,在他有些杂乱的床头柜里,无意看到一本通天乡的《宋氏家谱》,信手一翻,就翻到宋道台之说的文字记载,这马上就让我联想到了以前听说过的宋道台故事。于是,好奇去寻找线索,竟然就在隐匿自己家里的《宋氏家谱》中找到了那个民间传闻中的宋道台的有关记载:
      “宋时宪,字觐光,即宋道台,系四世祖宋有存之长子,自幼聪明好学,练就一手好字,自成一体,且仪容俊秀,风度文雅,有‘貌比潘安,才胜曹植’之称。因书法出众,方圆数十里都来求他写匾、写碑或提写诗文,并视为珍品。乾隆十八年(1753年)春,被蓬洲知府丁邦奎(浙江山阳人)荐为拔贡(明清时,每三年各有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政合格的称为拔贡)。后经省学政考选,保送入京。在朝考时,主考官见他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很秀丽,诸科合格,遂留供职。在朝数年,结识了一大批满员大僚,权贵们见他博学多才,书法功底深厚,遂推荐他到国子监(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教授王孙子弟。期间恰逢乾隆裁削各省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府、州上设道台。因得到亲王保荐,升任为浙江海宁道道台。进入仕途,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宋道台。”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有关宋道台的文字记载。如此看来,营山宋道台之说,并非子虚乌有的空穴来风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