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廉润果州】于江震:忠诚战士 清廉家风

时间:2023-09-22 19:03 | 来源:南充日报

八月的川北大地,青山苍翠、树木葱茏,金黄色的田间散发着诱人的稻香。从西充县城出发,前往占山乡樊村沟村于江震旧居,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虽然道路弯曲,沿途的景致却格外迷人。

我们一行人来到于江震旧居门前,今年已年近八旬的杨云凤(于江震的侄儿媳妇)放下手中的活儿,忙着进屋端板凳招呼大家落座。

朱红色的大门开启,走进眼前这栋老屋,我们竭力探寻于江震那段不同寻常的革命生涯。


在战火中成长


秋风拂面,山林间不时传来声声蝉鸣。追随于江震的革命印迹,让人的思绪回到那个星火燎原的岁月。
1911年6月,于江震出生于今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村。13岁时,于江震考上西充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1927年秋,因家境贫困从师范班辍学后,被舅舅张德斋托人安置在与西充县交界的南充县梓潼院小学任教。
1928年10月的一天,在南充县西区七宝寺小学一间简陋的宿舍里,于江震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经中共南充地下党组织领导成员苏俊和杜培新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的中国,笼罩在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中。入党后,于江震革命激情像火山中的岩浆喷涌而出。白天,他给学生们传道授业,教唱革命歌曲;夜晚,他走村串户,翻山越岭播撒革命种子。

于江震雕塑。
1931年初,于江震调至南充县与西充县交界的安乐院小学工作。到任后,他与该校新来的共产党员何铁钢(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充县县长)一起迅速开展农民运动,并发展入党积极分子。随即又与附近梓潼院、安宁院等小学教师中的六名共产党员筹划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南充西充边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乐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书记。
1932年,出于安全和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于江震任阆南县(今阆中市水观镇)县委宣传部长等职;11月,南部县升钟寺农民起义失败后,南充中心县委即派于江震化名余代生,到升钟寺地区清理恢复党组织。党组织恢复后,于江震任中共升钟区委书记。他重新组织游击队,在赵家沟、向元坝等地开展活动,很快振奋了群众的革命斗志。
1933年夏,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发起进攻,向阆中、苍溪、南部等县推进。于江震根据上级的部署,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开仓分粮,开展武装斗争,配合红军解放了阆(中)、苍(溪)、南(部)大片地区。
于江震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苍溪县地方武装指挥长,中共阆南县委书记、川陕省军区东路游击司令等职。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后,于江震率领的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迅速解放了升钟寺地区。接着,奉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游击队扩编为红军独立师,于江震任师长兼政委,随红四方面军西进,开始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党中央派邹风平、廖志高、于江震等回四川重建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于江震等人回到南充筹建中共川北工委。1938年2月,川北工委在南充建立,于江震任书记。中共川北工委加强了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推动了川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从革命的腥风血雨中走来,历经战火洗礼不断成长,于江震与川北家乡人民一道,迎来了新中国成立。这之后,他先后担任党内重要职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奔走忙碌。


连接治家成“典故”


泥巴墙、木板楼、穿斗结构的青瓦房,青山掩映下,独门独院的于江震旧居略显沧桑。
杨云凤说,自从她嫁到樊村沟村后,就没离开过这栋老屋,老伴去世后,她和二儿子就居住在这里。“大爹生前虽没给我们做过啥,但他传承下来的家训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于家人代代相守。”
杨云凤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她对于江震旧居堂屋一面墙上留下的“报国、谦逊、奋进、勤俭、健康”的家训却能随口道来:“这是于家人一辈子受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对家人严格要求,对亲属亦是如此。于江震一生清廉的故事至今在樊村沟村传为佳话。


于江震老宅。
樊村沟村党支部副书记于亮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于江震回过西充两次,第一次是在1954年夏天。于江震此次回家乡,主要是看望父母,并动员父母随他到北京居住。同时,说服二弟、三弟、大妹分别将一名子女交给他带去北京读书,以报答兄弟姊妹们长期支持他从事革命工作。第二次回乡是1963年,那次于江震从绵阳经西充直接赶到了重庆,没有顾得上回老家。
“他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办事。”相关史料记载了于江震一段严于律己、清廉治家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于江震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组织部副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长和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1954年西南局撤销,于江震调往北京工作,先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工业部副部长。1960年西南局恢复时,他又被调回成都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


于江震家训。
于江震虽然身居要职,但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他的两个弟弟一直在西充县工作,他没有利用职权将他们调入大城市担任一官半职。他的妹妹于家蓉,是原川棉厂织布车间的一名挡车工,工作三班倒很辛苦,她希望哥哥给厂领导打个招呼,将她的工作岗位换成长白班,或调换一个工种。但于江震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多次劝说妹妹:“我知道你的工作很辛苦,年轻人就应该在基层锻炼嘛!”经过哥哥的耐心教育,于家蓉最终安心在车间当工人,一直到退休。
“于家七兄妹中,于江震排行老大,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就连自己的儿子遇到麻烦也是如此。”据西充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许阳介绍,于江震的儿子考大学时,有一门考试因迟到未进入考场,于是他给父亲打电话寻求帮助。不料于江震接到电话后让儿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此事后来成为于家的一个“典故”。


革命精神代代传


于江震长期艰苦工作导致积劳成疾,到1960年罹患严重的肺气肿病。上世纪60年代,因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于1967年1月28日辞世,年仅56岁。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为于江震召开追悼大会,董必武为其题书悼词:“江震同志永垂不朽”。1980年3月,《人民日报》以《党的忠诚战士》为题发表悼念文章,表达对于江震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他是西充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于氏家族无上的荣光。”于亮在樊村沟村任村干部十多年,他一直在为保护于江震旧居的事而努力,想通过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村里参观,从而将于江震的革命精神和廉洁故事传播出去。为此,他先后进京拜访了于江震的子女,走遍西充、嘉陵、南部等地,踏访了于江震生前从事革命工作的地方,以及与于江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希望从他们那里搜集到更多有关于江震生前的物件和革命故事。

记者采访于江震后人。
“严于律己,严以修身。于江震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典范。”西充县占山乡党委书记王智表示,于江震的革命事迹是西充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家人和亲属的严格要求,让人心生敬仰,我们将努力把于江震旧居保护好、利用好。
午后的阳光铺洒在金黄的稻田间,亟待收割的稻子颗粒饱满,迎风摇曳。此行的我们,一样满载着收获……

人物简介

于江震(1911年—1967年),西充县占山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南充西区区委书记、阆中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阆南县委书记。1935年任师长兼政委,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参加长征。1938年后,任中共川北工委书记、川西特委组织部部长、川南特委书记、川东省委书记、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西南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工业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月28日,于江震因病辞世。1973年5月17日,中共四川省委为于江震召开追悼大会,董必武为其题书悼词:“江震同志永垂不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