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廉润果州】李鸣珂:我党早期的优秀军事指挥员

时间:2023-11-15 18:36 | 来源:南充日报

      “我今躺在血地上,切莫为我空悲痛,但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90多年前,南部县青年李鸣珂在生命垂危之际发出的坚定呼声,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的斗志。

      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想起李鸣珂的临终遗言时,依然能感受到他那份为国家、为革命事业的炽热情感和坚定信仰。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与信仰。

      十月的秋天,微风吹拂,带来丝丝凉意。我们踏入李鸣珂的故乡——南部县安坝乡(今河东镇)白云村,只见这里金黄的谷物和五彩斑斓的花果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我们满怀敬意地走近这位传奇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

振兴视野

立志兴农富民

      川流不息的嘉陵江蜿蜒绵长,从南部县穿城而过。位于江畔的火峰山巍峨苍翠,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在半山腰处,便可见一座高11米、宽约3米的巨幅红色塑像,塑像人物正是原中共四川省军委书记——李鸣珂烈士。

李鸣珂塑像

      在这里,南部县委党史研究室程小波向我们讲起了李鸣珂早期振兴实业、兴农富民的故事。

      李鸣珂,1899年出生于南部县安坝乡(今河东镇)白云村龙王沱。在南部读书期间,李鸣珂经常聆听老师和长辈们讲述关于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故事,因此,为国为民的思想开始在少年李鸣珂的脑子里萌发。

      1922年,23岁的李鸣珂从四川省高等蚕业学校毕业,在成都接受了吴玉章等革命先驱倡导的民主主义思想,为振兴家乡经济回到南部县。

      “李鸣珂初回家乡,担任县实业所所长,重任在肩,宏图在胸。一方面运用自己学到的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发展县里经济、造福乡梓,一方面将自己接受的新思想、新观点用于改革陈规陋俗、改变民众的精神面貌。”程小波说,李鸣珂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农业培训班,地点选择在县城对面、嘉陵江东岸的火峰山上,也就是现在李鸣珂烈士塑像安放处。

      创办培训班的想法得到了政府支持,并获得了第一笔财政拨款,李鸣珂立即在城里张贴招生启事,号召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发展本县经济。很快,李鸣珂就在全县招收到170多名进步青年。

      紧接着,在李鸣珂的组织下,蚕桑实验学校、藤竹班、纺织厂、铁木厂、造纸厂、造船厂等相继开办。《中国共产党南部县历史(第一卷)》写道:李鸣珂“为南部民需工业和实业经济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南部县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地玉池寺

      与振兴实业相呼应,李鸣珂还推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改革运动,开设政治课,组建话剧团,组织农民协会、林业协会、妇女会等,从事革命斗争。李鸣珂领导的革命运动,从经济领域进入到政治领域。

      在斗争中,他将矛头直接对准政府的贪污腐化行为,把腐败的知县乔燮卿赶下了台。乔燮卿对李鸣珂十分憎恨,临走前,他鼓动其爪牙和当地劣绅编织罪名,大肆攻击李鸣珂。在重重构陷之下,李鸣珂被撤职。

弃文从武

投身国民革命

      金秋正午的阳光温暖而柔和,我们一行人立于李鸣珂烈士的塑像前,聆听着这段往事,深深地被他振兴实业、兴农富民的理想所感动。被撤职后的李鸣珂,又将何去何从呢?

      我们联系到了李鸣珂的孙子李德国,今年73岁的李德国曾任教于南部县定水中学,现为南部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他曾跟随爷爷生前的革命足迹,先后走访了广州、武汉、重庆等地,收集了不少关于李鸣珂的资料。

      “爷爷被撤职后,来到南充中学教书,罗瑞卿将军还曾是他的学生。爷爷的日子表面上过得丰富多彩,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是压抑痛苦的,他始终没有忘记南部县,没有忘记由他发动、一度热火朝天振兴实业的那些活动场面。”李德国向我们讲述起了那段历史。

      李鸣珂思虑再三,终于拿定主意——放弃教书,弃文从武,去部队从头学起。他认为,只有实行武装斗争,中国革命才能找到出路。

      离开南充的李鸣珂,先后到射洪县太和镇的瞿联丞部、广东虎门的熊克武部,1925年又考入黄埔军校,在这里,李鸣珂经吴玉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李鸣珂的政治思想、军事素质日臻成熟。

      毕业后的李鸣珂来到武汉,进入前方的北伐部队。1927年8月1日,李鸣珂参加南昌起义,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负责起义中领导人的安全,保护文件档案、武器、现金等。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形势险峻,李鸣珂奋不顾身,率部参与阻击战,克敌制胜,还赢得了周恩来对其“打仗骁勇,指挥有方”的赞誉。

      如今,这八个字被镌刻在李鸣珂烈士塑像的底座上,透过苍劲有力的字体,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曾经的烽火岁月。央视在《永远的丰碑》(第300期)中称,李鸣珂是“隐蔽战线的一把尖刀”;《人民日报》2006年1月2日发表文章,称李鸣珂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军事指挥员”。

李鸣珂塑像底座上的题字

      从这些报道中,我们了解到,1928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派李鸣珂到四川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1928年的夏天,李鸣珂抵达重庆,立即着手组织建立秘密工作交通网。他把妻子和兄妹从家乡接到重庆,组成党的交通联络站。这期间,他不仅秘密筹建南部县的共产党组织,组建了南部县第一个党支部,还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指导全川开展武装斗争上,时常化装成商人或医生,奔波于成都、涪陵、江津、彭水、泸州等地,对抗军阀部队,瓦解地主武装团练,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在全川形成了声势浩大、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高潮。期间,四川爆发和酝酿的革命武装暴动20多次,建立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了川东地区革命根据地,形势一片大好。

英勇就义

红色精神代代传

      “鉴于爷爷的军事才能、领导才能和业绩突出,中央决定调他到苏区担任红六军军长,率领红军队伍更好地打击敌人。”李德国说,在赴任前夕,爷爷却在执行暗杀叛徒易觉先的行动中不幸被捕。

      临刑前,李鸣珂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留下了数封遗书。他要妻子“好好教育孩子……你今后唯有革命”;劝告同志们:“切莫为我空悲痛,但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

      1930年4月19日,李鸣珂壮烈牺牲于重庆朝天门沙嘴刑场,身体连中5颗子弹,时年31岁。

      1946年,李鸣珂的次子李从珂到延安大学学习时,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朱德总司令为他改名“从珂”(原名瑜珊),还叮嘱他跟随父亲足迹,继承父亲遗志,并亲笔书写“父是英雄儿好汉,父子相继要使工农把身翻”的题词。1951年9月30日,李鸣珂长子李政文被选为烈属代表赴北京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如今,在南部县城隔嘉陵江相望的火峰山上,李鸣珂塑像身材挺拔,身着长衫,一手紧握书卷,一手背于后侧,目光坚毅执着。在塑像的底座上,不仅刻有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还刻有罗瑞卿将军的夫人郝治平在2002年8月1日为李鸣珂的题词——“李鸣珂同志千秋,你用鲜血染红了祖国大地。”

     如今的玉池寺

 “现在,在爷爷曾读书的白登观以及南部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地玉池寺,正在打造红色文化长廊。”李德国说,南部县红色文化研究会也正在深度挖掘以李鸣珂为代表的红色人物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

      听完李鸣珂的故事,天色渐晚,落日的余晖轻轻洒在红色的塑像上,发出令人瞩目的金色光芒。我们带着对李鸣珂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与烈士的塑像依依惜别。如今,李鸣珂的名字犹如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天空中熠熠生辉,他的情怀和奋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部儿女不断前行。


人物简介

李鸣珂(1899年—1930年),四川南部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学习。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后随起义军南下到上海,以三洋经济川裕公司负责人的公开身份,同敌人周旋,保卫中央机关的安全。1928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在川军中大力开展兵运工作,发动多次起义。1930年4月18日,在奉命赴任红六军军长前夕,在执行暗杀叛徒易觉先任务的行动中不幸被捕。4月19日在重庆朝天门英勇就义,年仅31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