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索引号
115111000087538832/2017-20967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7-03-27
文号
有效性

南充市民政局2017年清明期间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时间:2017-03-27 | 来源:市民政局

进一步落实好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做好两节祭扫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2017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平安顺利、低碳环保、文明健康,及时应对、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2017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2017清明节群众祭祀接待重点地段和高峰期

重点防范区域:各殡葬单位祭扫接待区域(该安全责任区域:要求实行单向通行,人员上下分流)。

群众祭祀高峰期: 2017年3月25日(星期六)、26日(星期日),4月2日(星期日)、4月3日(星期一)、4月4日(星期二清明节)。

二、2017清明节群众祭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2017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民政局副局长盘光涛任组长,社会事务和福利科科长连祯全,副科长肖容任副组长,科室工作人员李中华、段婷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盘光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连祯全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全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方案,及各种安全生产责任规范性文件;承接和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收集、编辑、分析、通报相关信息,对外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充分准备,具体指导、组织实施与处置工作有关的各项具体工作。

三、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安全等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种类实施各项应急工作,做到迅速出击,密切配合,果断处置,不留后患。安全等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扫墓现场出现祭奠群众发生严重拥挤、堵塞,踩踏等现象:

1.迅速报告,果断处置;

2.民警、交警、城管、保安人员及时指挥疏导车辆和人流;

3.现场执勤工作人员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广播宣传疏导群众。

4.对祭奠群众进行劝导、疏散,在瑶池、墓区重点路段、骨灰寄存室采取单向进出、控制进入人员总量等措施,保持现场秩序;

(二)车辆停放困难,交通严重拥堵时:

1.请求交警采取临时管制,禁止在公路左右两侧停车,设立温馨告示牌,引导车辆绕行。

2.联系交警现场指挥疏导车辆,确保交通畅通。

3、联系交管部门启用车辆临时占道停车指定位置。

(三)发现火灾险情或突发火情时:

1.现场工作人员就近利用灭火器,水管进行灭火。

2.火势不能控制时,迅速拨打报警电话119;

3、疏通交通道路,确保消防车辆正常通行,快速到达火灾现场。

4.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起火原因、现场灾情及采取具体措施等。

5.紧急疏散扫墓群众,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式将人员迅速转移至空旷地带,远离危险源,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撤离危险场所、区域时要保持有序,不拥挤,按照指示标牌选择最近、最畅通的出口安全有序撤离。

(四)祭扫群众有踩踏、挤伤情况时:

1.该区域负责人立即告知后面群众不要惊慌,停止前行,指挥有序向后撤离,避免局面混乱发生踩踏、挤伤等情况;若有伤员,迅速查看伤情,发动“人墙隔离法”保护伤者,避免二次伤害,通知医护组紧急救治。

2.领导小组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挥,协助医护人员展开现场抢救处理,救护车迅速将伤员转移至专业医院。

3.领导小组调集各方援助力量,帮助维持现场秩序,引导、疏散群众有序撤离等。

4.做好突发舆情应对,处理善后事宜。

(五)祭扫现场发现不明爆炸物或发生爆炸事件时:

1.在园区发现不明爆炸物品时,迅速报告领导,请示设置隔离带、放置危险警示牌:禁止靠近,请求安监、公安等专业人员迅速排除潜在危害。

2.祭祀场地发生爆炸事件时,及时报告,在公安等专业人员到达前,维护好现场秩序,组织人员疏散群众有序撤离,并迅速拉起隔离带保护好爆炸现场,为后续侦破工作提供线索。

3.协助医护人员迅速开展现场抢救,采取轻伤就地处理,重伤转移,跟踪核实伤员身份,便于家属尽快赶赴医院护理伤者,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善后事宜。

4.爆炸发生火灾,及时联系消防车辆到现场灭火。

5.疏散群众到达安全聚集地点,安抚群众惊恐情绪,及时消除影响,维护人群稳定。

6.启动安全紧急处置预案,收集整理现场资料,报上级主管部门,等待新闻发布平台,关注舆情导向,消减负面影响,维护稳定。

(六)祭扫现场突发矛盾纠纷,引起群殴事件时:

1. 群众,或工作人员发生纠纷和矛盾冲突,引起群殴事件,请执勤民警迅速介入,要求各方保持冷静,依法依规、按政策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矛盾升级。

2.祭扫群众之间发生纠纷时,工作人员迅速介入,劝告双方停止争吵,了解原因,化解矛盾,将情绪激动者劝离争吵现场,发动现场亲友帮助劝解;制止无效,及时报告,请求报警,防止事态扩大升级。

3.及时化解、协调处理、避免不良影响。

(七)祭扫现场出现个别极端人员借机制造事端的:

1.及时报告、迅速控制、果断解决;

2.报警,维持现场秩序;

3.配合公安人员将极端分子带离祭扫现场;

4.向周围祭奠群众做好政策、法规宣传解释等工作。

(八)祭扫现场出现信访人员聚集在祭扫现场,阻扰群众祭奠时:

1.及时报警,维持现场秩序。

2.协助公安人员将上访人员带出祭扫现场。

3.做好政策、法规宣传解释工作。

(九)因群众矛盾纠纷冲突导致损坏祭扫场所设施设备

祭祀期间,因客户之间矛盾纠纷,或过节,亲人去世安葬于同一区域,客户在祭奠时泄私愤,恶意攻击破坏对方亲人墓穴墓碑等。

1、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制止,如制止不听,报警依法处理。

2、造成墓穴损坏的,由相关责任人全部负担。

(十)接到群众投诉的办理流程和应对措施

立即处理,并感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理解和监督。

(十一)祭扫场所遭遇突发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应对原则和机制

1.黄金时间原则。力争在第一时间(24小时内)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信息要真实透明,报道要统一开放,真诚沟通,取得谅解。

2.信息公开原则。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不断引导民众舆论。

3.主动沟通原则。突发事件中,要主动组织与积极策划新闻宣传活动,邀请第三方媒体(电视台、权威专业纸媒或网站等)及时发布信息,主动沟通,通过释疑赢得公众信任。

4.启动危机公关机制。聘请熟悉媒体运作,具有丰富的公关宣传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新闻发言人,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新闻发布会,或者联系媒体接受专题采访等方式,主动回应化解危机。

具体应对措施:

1.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上报,并报送区网信办。同时,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

2.适时跟贴回应。全面监控以“网易、搜狐、新浪、凤凰网”为核心的商业门户网站,以天涯论坛为首的全国和地方综合性论坛,着重观察负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舆论发酵的苗头,及时主动应对,迅速组织人员(网络信息员、网络水军),统一口径,以第三者身份更贴回应,放大正面声音,稀释负面影响。

3.快报事实,慎填原因,重报进展。快报事实,即在着重解决线下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政务微博、区政府网站、微信和手机报等渠道,第一时间告知事实。慎报原因,即不仅要基于严格、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还要注重原因公布的时间选择,过早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感,过晚会有“执行不力”之嫌。重报进展,即通过上述“两微一端”或第三方媒体介入,阶段性公布调查和解决实况,助推舆论平复。

4.对不实贴文,即刻函告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

5.对诽谤、造谣等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同时,可向平台网管进行举报。

四、工作要求

(一)清明节祭扫高峰日,2017年3月25日、26日,4月2日—4日,每天7:30---18:30,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负责人必须快速到事发现场,指挥事件处理工作。现场工作人员要沉着应战,服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

(二)建立必要的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物资储备调集制度;人员调配和支援等项制度。要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正常进行。

(三)要保证监控系统启动;应急器材、经费落实到位;请求有关部门支援各种勤务车辆(消防、救护)、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四)加强对指挥部职能部门各工作组成员的培训,教育职工充分认清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重要性,克服麻痹思想,做好安全防范。要组织消防演习或培训,定期检查重点部位的灭火设备设施,排查消除隐患。

(五)保障通信联络畅通,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确保领导及时掌握动态。清明节期间,必须每天向领导小组报告当日的工作情况。遇有突发事件,由领导小组统一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组在具体实施过程,坚持依法行政,杜绝违规行为。

(七)加强白天与夜间值班,特向社会公布单位的值班电话。

(八)清明节祭扫活动是广泛的群众性活动,我市对于清明节期间分散在各祭扫场所的群众祭扫活动要负责组织管理,认真做好预案,精心组织安排,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清明节前要根据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教育培训。

南充市民政局

2017年3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