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川北灯戏

时间:2024-04-09 15:15 | 来源: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川北灯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这一剧种名称始于1984年秋。1986年《川北灯戏》一书出版,剧种名称正式定名。(之前统称灯戏,或灯调戏)据史料记载在清乾隆时就流行于四川北部即以嘉陵江流域为中心的昭化、苍溪、阆中、南充、南部、西充、剑阁、巴中、仪陇、广安等周边区域。

川北灯戏在发展的历程中有颇多的名称,如“农民戏”“坝坝戏”“欢喜调”“大铺盖”“喜乐神”“胖筒筒”“灯弦调”等。

川北灯戏的形成主要源于该地区的民间歌舞,傩戏,庆坛等。音乐唱腔来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佛歌、嫁歌、庆坛中的唱腔,各种劳动中的号子声等。旧时打击乐多用庆坛中的盆鼓、大锣、铛铛。主奏乐器则为一把从业人自制的胖筒筒,其声音低沉圆润。经历代灯戏艺人在演出实践中,制定出了规范的唱腔体系和曲牌名称。即正调杂曲两大类,正调以胖筒筒为代表,包括“联八句”“十字韵”“苦板”等、杂曲多采用川北民歌小调和外来灯戏曲调,如“盘花洞”“烟五更”“七句半”“补缸调”等。它们结构短小明快,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色彩。

表现手法自成体系,大量接受和运用了民间的狮舞,龙舞、牛灯、彩龙船、秧歌舞、莲宵、木偶戏、皮影戏、猴戏等表演技巧。诚如灯戏艺人所说“木偶是爹”皮影是妈,猴戏是姊妹,庆坛是它干爸爸。道出了川北灯戏的特色形态,真可谓戏曲舞台独树一帜。

演出剧目以喜剧、笑剧、闹剧为主,就是悲剧题材也常用喜剧手法处理。喜、跳、笑、闹为剧目创作的主因,剧目内容多为描写农民与乡绅恶霸之间的斗争。歌颂勤劳、勇敢、机智、善良的优良品德,辛辣讽刺鞭打假丑恶。建国前常演灯戏剧目有《访友》《借衣》《双撵子》《请长年》《巧还租》《张公道讨口》《大田坝》《假和尚赶斋》《赶隍会》等。新中国成立后,经南充地区文化局挖掘整理,至80年代初,共收集到有本有目的剧目200多个,有目无本的剧目100多个。1984年以后至今在传统剧目中进行了修改、整理、改编了多个剧目,又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目活跃于川北灯戏剧团的舞台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