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蛴蟆节:
瑰奇的人文历史“活化石”

时间:2023-02-06 08:56 | 来源:南充日报

正月十四,恰逢立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狂欢”——送蛴蟆,在南充多地上演,让南充人民找到了阔别已久的“年俗”味儿。“蛴蟆节”,是南充民俗文化的“土特产”,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川东北部分农村传承300余年。“蛴蟆节”的由来,社会上流传着多种观点,有说蛴蟆是瘟神,群众敲锣打鼓将其送走,祈求人寿年丰;也有说源于对青蛙的崇拜,是多子多福的象征。2月5日,记者专访南充知名文化学者冯文广,他从多个角度讲述了“蛴蟆节”活态传承的故事。

记者:您对“蛴蟆节”作过专门研究,请介绍下“蛴蟆节”的起源?

冯文广:“蛴蟆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我更倾向于由古人对青蛙的崇拜演变而来。青蛙崇拜或者说蛙崇拜,出现在春秋时期甚至更远年代。蛙的生育能力很强,在蛙崇拜活动中,它象征着生育。同时,青蛙与雨水有着密切关系,密集的蛙声总是伴随着春雨的到来,是人们分辨季节、判断农作物收成的重要标志。

记者:“蛴蟆节”为什么主要流行于川东北地区的西充河流域?

冯文广:这与农耕紧密相关。伴随着春天的到来,青蛙结束了冬眠,发出“呱呱”的叫声,从事农业活动的老百姓以此判断庄稼收成。西充河流域地理环境较好,雨水较为充沛,耕种条件优越,农事活动丰富,故而“蛴蟆节”得以流行。

人口迁移也是重要因素。从明末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之乱开始,到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四川境内的兵灾战乱持续不断,导致人口锐减。此后,便有了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行动“湖广填四川”,送蛴蟆的风俗可能就是这个时候被移民带到了西充河流域。在浙江台州也有“蛴蟆节”活动,与南充的“蛴蟆节”有相似之处,这中间或许存在某种联系。

记者:如何更好地弘扬这一本土文化?

冯文广:现在的“蛴蟆节”经过不断演变,成为人们祈福的一种重要形式,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追求,这是瑰奇的人文历史“活化石”。

这一传统活动还应该有更多文章可做。可以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带动相关乡镇发展旅游业;可以进一步挖掘西充河流域的民间文化,开发特色餐饮;还可以在“竹文化”上进行研究,开发竹编产品等等。西充河流域的农业史、南充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等都值得研究,进一步揭开“蛴蟆节”的神秘面纱,赋予南充这项非遗更多的文化内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