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2023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1-12 15:11 | 来源:南充日报

2023年1月3日在南充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迎难而上、拼搏实干,2022年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南充发展史上极为特殊、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远超预期的严峻经济形势、多重叠加的困难风险挑战,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克难奋进、承压前行,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年来,我们保持定力打硬仗,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紧紧扭住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锻长板、补短板、筑底板,迎难而上克服下行压力,千方百计拓展增长空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0亿元、增长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5亿元、增长2.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048元、19342元,增长4.5%、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占经济总量比重提升至43.2%;顺庆区、阆中市、南部县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呈现出较强韧性。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大事,发展支撑不断夯实。年度十件大事要事牵引有力、成效显著。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完美呈现;临江新区132个重点项目上图落地,各项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入围全国城市新区“五新”潜力30强;招大引强成果丰硕,6个百亿级产业项目接连落户;南充经开区认定为省级专业化工园区;创成省级百强中心镇4个、居全省首位;获评省级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双高铁、双机场、四高速”加快建设;川东北大数据中心稳步实施;优质教育卫生资源供给持续扩大;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日”,营商环境省评考核位列优秀等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持续用力添后劲,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亭子口灌区一期等220个重大项目全线开工,投资规模最大单体工业项目永盈新材料仅用78天开工建设,弘鑫电子一期竣工投产、填补四川电子行业空白,跑出了“加速度”、点燃了“新引擎”。获批设立中国(南充)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持续壮大。嘉陵区双创示范基地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户,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前列。和泰光纤、中科九微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环电子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千方百计惠企助企,36万户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守住了稳经济的关键阵地。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稳定增长,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全面对接落实国省“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抢先抓早打出我市“稳住经济增长34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0条”“优化营商环境30条”等政策组合拳,大力开展“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采取超常举措稳住经济基本盘。聚力推动项目攻坚,建立“六未”项目服务专班,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33个省重点、300个市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分别超年度计划47个、36.6个百分点;争取到位各项转移支付资金419.7亿元、债券额度201.1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58个、居全省首位;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超2万亩,南充获评全省重点项目推进先进市。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实施“七大消费行动”,撬动市场消费超120亿元,网络交易额突破320亿元,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顺庆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六合丝厂成为“国家工业遗产”,预计全市接待游客8800万人次,实现文旅产业产值1160亿元。全力稳住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帮扶”活动,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显效发力,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超4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对88个重点项目授信280亿元,以“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降成本、减负担、渡难关。

(二)着力夯实实体支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现代工业,创新建立县(市、区)长直管工业机制,凸酒技改迁建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预计“3+3+ 1”重点产业实现规上产值202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7%。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四川吉利商用车等3户企业纳入省级“贡嘎培优”名单,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2户、规上工业企业89户,南充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5+1”重点特色园区。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新培育服务业集聚区9个,新增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300户,预计规上重点服务业132亿元、增长36%,创成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4个,营山县入选省级服务业强县。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壮大,实现社会物流总额5200亿元、增长5%,金融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6%,南部县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优化升级现代农业,全面推行田长制,耕地恢复整改规模居全省首位。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0.1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6个,建成粮食安全产业带150万亩、高标准农田48万亩,粮食播面、生猪出栏量均居全省第一。高坪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尚好茶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新增“三品一标”106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700亿元。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动力活力加快释放。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市属国企改革重组顺利完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42个乡镇片区规划编制全面完成。统筹推进118项重点改革任务,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等30余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国家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有力推进,南充双创中心、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新增授权专利3235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户,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900亿元。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2家,全市进出口总额66.4亿元、增长49.7%。大力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新签约项目263个、协议总投资2273.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82个、协议总投资1783.7亿元。区域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务实推动南充—达州组团发展,构建起“1+4”工作机制,签订5个战略合作协议,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进入全面深化、加快提速新阶段。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争取财政援助资金1.6亿元,实施项目61个,引导42家东部企业落地投产,实现到位资金29.6亿元,产业协作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三区三线”全面划定,预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1万人。新(改)建城市道路27条、城市公园3个,新增停车位超2万个,将军路大桥主体完工,园包山隧道建成通车,市能源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顺庆区入围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成效明显,累计新(改)建污水管网1493公里,中心城区海绵城市面积占比提升至35%。乡村面貌焕发新颜,改造农村危房9700户、土坯房2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6%,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完成216个村电网升级改造,南充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新(改)建农村公路超2800公里、居全省首位,仪陇县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顺庆区成为全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提高2.5个百分点、达94.5%,我市提前三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嘉东三期等32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12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嘉陵江(顺庆段)流域综合治理EOD项目获批全国试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率超97%。全面设立四级“林长”,完成营造林12.4万亩,阆中市获评省级生态县,南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五)倾情用力保障民生,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在65%以上,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290套、老旧小区改造6.8万户,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2485套,年度30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衔接资金超25亿元,精准帮扶4352户11463人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开展“九大暖岗行动”,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6个、15.7个百分点,累计救助困难群体81.6万人、发放救助资金近18亿元。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504万人次,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未成年人保护“六大行动”成效明显,“正心”健康工程试点走在全省前列。“一老一小”服务稳步提升,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42个、婴幼儿托位1.4万个。在全省率先推出45项退役军人优待目录清单。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综合改革稳步实施,撤销、合并、调整学校179所,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2.2万个。组建医疗联合体34个,建成县域医卫次中心9个,全市医卫机构床位数增至4.7万张。南充代表团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中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市方志馆、市科技馆、市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落下闳大剧院投入运行,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六)严细慎实防控风险,社会大局安定稳定。疫情防控坚决有力,坚持扁平指挥、果断施策,以快制快、精准防控,举全市之力打赢“8·21”“10·15”等多轮本土疫情“遭遇战”,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认真落实防控优化措施,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安全生产管控有力,推行“首席安全官+安全员”制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7.4%、53.3%。扎实抓好防汛抗旱救灾,成功应对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全年森林火灾零发生。重大风险防范有力,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做好“保交楼”专项工作,积极稳妥处置“问题楼盘”“涉险项目”,推动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坚持让电于民、科学调度,成功应对历史同期最高温度、最少水电、最大负荷极端情况。平安建设推进有力,打赢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攻坚战,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扫黑除恶斗争成果显著,有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刑事和治安案件“双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政治建设持续深化,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省巡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力有效。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修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等制度,首次公布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不断完善。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9件、政协委员提案456件,办复率100%。仪陇县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政务效能明显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提升至98.5%,“最多跑一次”率100%,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一网监”平台经验全国推广。制定8条激励约束措施,强化目标绩效考评结果挂钩运用,政务督查检查进一步规范。廉政防线不断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审计“经济体检”作用充分发挥。完成市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专项清理核查。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政府系统作风持续改善、执行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全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国资监管、市场监管、统计调查、机关事务、海关、气象、水文、档案、地方志、保密、国安、驻市外机构、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饱含艰辛!过去一年,我们笃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在直面挑战中主动作为,在知重负重中砥砺前行,成功应对高温干旱、缺电保供、疫情冲击等多重考验,众志成城顶住经济下行巨大压力,战胜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特殊困难,走过了一段爬坡上坎的艰辛历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上述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南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南充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需向代表们说明的是,受新冠疫情起伏反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等部分指标不及预期,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12.1亿元、下降15.8%,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下降10%。前进道路上,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影响依然存在,稳定经济增长仍需拼搏奋进;工业经济相对薄弱,龙头企业支撑不够,提升产业能级仍需补短强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能级载体平台缺乏,提高发展质效仍需久久为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各种风险矛盾交织叠加,保障改善民生仍需持续用力;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作风建设仍需常抓不懈,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尽心竭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全力干好2023年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省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牵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消费激活两端发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完成省下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全力争取更好结果。无论困难挑战有多大,我们都要拿出开顶风船、啃硬骨头的决心和意志,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挖掘释放有效需求,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补短板项目建设等“窗口期”,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做深做实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持续用好项目推进“六未”专班和“六个一”工作机制,大力实施34个省重点、3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分别超280亿元、1100亿元。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融资新模式,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充分激发消费需求。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扩大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规模。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争创省级创新消费引领县。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拓宽“南充造”产品网销渠道,加快建设川东北电商新业态基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力争网络交易额突破360亿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平稳发展。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一视同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待遇,支持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设立市产业发展基金,全面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开办登记,建立“四上一新”企业培育清单和配套机制,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以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助企纾困“十大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发挥好政府主观能动性,当好企业坚强后盾,让企业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

(二)全力提振工业经济,构筑现代产业核心支撑

推动重点产业集群成链。全面实施“链长制”,分行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和现状图,按图强链、以链成群,突出抓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力促汽车汽配、油气化工、食品饮料产业规上产值分别突破830亿元、230亿元、600亿元,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规上产值突破280亿元,丝纺服装产业规上产值突破310亿元。大力实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能投PTA下游等项目,确保中景航天、联盛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工业投资增长8%以上。

提升产业园区发展质效。启动建设仪陇丝绸印染产业园、蓬安鞋服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推动南充经开化工园区扩区发展,实施园区绿色化示范改造,新增国省级绿色园区、成渝合作示范园区和省级“5+1”重点特色园区3个。坚持“凡用地、必挖潜”,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大力推行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建设,全年清理低效用地超1000亩,盘活闲置厂房2万平方米,力争园区亩均产值和税收分别提高10%、5%以上。

梯次培育优质工业企业。支持科华石油、九天真空等重点企业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深入实施“贡嘎培优”行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省级新赛道领先型“赛手企业”。扎实推进“提质壮干”“扶幼育苗”计划,筛选120户企业重点培育,新升规入统工业企业100户以上。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创新投入,力争技改投资增长5%以上。

(三)实施扩容提质行动,高标准发展现代服务业

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档升级南充现代物流园,扎实推进川东北冷链物流产业基地、经开区化工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头部物流企业3家以上,加快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开展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县域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复制推广“交商邮”融合发展试点经验。启动建设现代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构建“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共享云仓等新模式。

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国西部(南充)金融科技孵化谷等项目,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用好天府信用通、“银政企”融资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30亿元以上。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上市攻坚三年行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组建上市中介机构库和专家顾问库,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培育夜间经济、智慧文旅、工业旅游、乡村度假等新业态,推动高坪区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支持顺庆区、蓬安县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持续优化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相如故城等景区品质,按照5A级标准提升张澜故里景区,打造升钟湖“世界钓鱼城”,力争全年接待游客9500万人次,文旅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

提升商贸服务水平。筹办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积极打造有机农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展会。启动实施燕儿窝中央商务区等项目,持续推进南充北站、下中坝等新兴商圈建设,打造白土坝、王府井、白马湖等消费集聚区。支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连锁企业规模化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户、限上商贸企业70户以上。依托丝纺服装产业园和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园,争创国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聚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保障粮食安全。更好发挥田长制作用,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扎实抓好流出耕地恢复补充,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加快“五良”融合宜机改造,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全面推行政策性粮油“一链监”,确保粮食播面稳在850万亩、产量320万吨以上。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出栏生猪600万头、蔬菜总产量450万吨以上。

高质发展现代农业。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扎实推进“1+8”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加速布局预制菜新赛道,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800亿元。支持嘉陵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新增省星级园区2个以上。加大“好充食”推广力度,加快构建“大型电商平台+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营销体系,争创省3A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拨改投”,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乡村建设“1+20”行动,完成村级片区规划编制。加快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永丰水库,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支持营山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培育市级重点中心镇3个以上,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大行动”,改造农村危房5000户,确保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72%。推行积分制、清单制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开展衔接政策中期评估,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抓好“回头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行动,深化安置点治理。加强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推进10个协作专项落地见效。加大组织化劳务输出力度,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五)建管并重提升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着力完善新区功能。深化临江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大力实施临江大道、学府南路、大营山北路等主干道,启动建设站东大道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提速推进荆溪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配套项目,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力和人口吸纳力。促进新区“3+4”优势骨干产业集群发展,全年招引项目55个、新增实际投资120亿元以上。推动临江产业集团取得2A、临江建设集团取得2A+信用等级。

持续提升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顺庆北部片区、高坪江东片区、嘉陵文峰片区基础设施配套,支持蓬安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力推进南充北站改扩建和南海大道、高蓬大道等重大项目,完成市第四自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推动电网发展提档升级,发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作用,提升城乡电网综合保障能力和抗风险水平。

有序开展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城市体检,统筹抓好背街小巷改造、建筑风貌整治、住宅电梯增设等工作,改造老旧小区624个。建成县城以上污水处理设施6座,新(改)建排水管网780公里,实施雨污分流改造320公里以上,力争中心城区海绵城市面积占比提升至40%,争创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启动建设黄金江岸二期,新(改)建城市道路47条、城市公园5个以上,新增城市绿地56.7万平方米。

切实强化精细管理。出台街道分类管理办法,规范设置潮汐市场100处、便民摊区210个以上。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强化重点区域交通秩序整治,推行停车服务差别化收费,新建“邮票地块”停车场50个,新增公共停车位2万个以上,着力破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智慧化平台。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内生动能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专项行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市属国企市场竞争能力和投融资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加快清理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推动“四资”互动互换。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科技支撑制造强市“三大行动”,确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5亿元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30户,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支持市农科院创建厅市共建重点实验室。深入推进“嘉陵江英才工程”,办好第七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等活动。

积极推动数字赋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新增智能制造工厂3个以上,上云企业突破400户。加快建设智慧南充(一期),大力推进5G基站、双千兆网络、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一批“5G+”应用示范工程,争创成渝地区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城市。大力建设数字政府,建成“政务云”平台,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及应用场景创新,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

(七)加快汇聚资源要素,全面提升开放合作质效

多措并举招商引资。开展“招强补链提升年”行动,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招商规划,提高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办好系列综合性投资推介会和专题招商活动,新签约项目230个以上,制造业项目占比65%以上,新增实际投资45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三比三看”攻坚行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多方联动协同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增强同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分工与协作。全力推进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全面落实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着力打造合作共建示范区域。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优质企业和关联产业。

多点发力建强平台。持续推动中国(四川)自贸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南充)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营质效,积极争创航空、铁路开放口岸,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争取中欧班列(南充始发)开行图定化,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亚国际物流大通道,与厦门港合作建设内陆“无水港”,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

(八)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扎实推进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第三轮省级环保督察相关工作。常态化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四源”专项整治,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向好。落实嘉陵江流域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国省考核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严格“三线一单”约束管控,加快“三区三线”成果转化运用。扎实推进嘉陵江(顺庆段)流域综合治理EOD试点项目,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抓好小水电问题清理整治。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更好发挥林长制作用,推动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1.8%。支持西充县申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顺庆区、蓬安县、南部县申创省级生态县。

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建设嘉陵江绿色生态经济带示范市。大力推进高坪区天然气发电项目,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试点建设近零碳排放园区。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清洁化替代,新建公共(专用)充电桩1400个,新能源公交车更换率达到95%以上。

(九)用心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全力稳定就业形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大力提高驻市高校毕业生在南就业率,积极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加快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全力做好根治欠薪工作。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援企稳岗扶持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强化优质教育供给。实施学前教育“8655”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5所,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组建办学联盟,撤销、合并、调整中小学校101所。扎实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县域普通中学提升计划,建好南充高中文峰校区等学校。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产教融合,支持职业院校创建省级职业名校和特色专业。加快建设南充大学城,深化新一轮市校合作,支持驻市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市教育大数据云中心,争创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

加快建设健康南充。积极推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抓好市疾控中心等重点项目,着力培养名医、打造名科、创建名院,巩固扩大现有医疗优势。支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战略合作。创新“智慧医疗”应用,打造区域数字城市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扩大网上诊疗服务。大力开展体育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申报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全力办好年度30件民生实事。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1万套以上,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新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0个;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深入实施“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支持仪陇县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加快建设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0个。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化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高水平举办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嘉陵江合唱艺术节、阆中春博会等活动。创新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市博物馆、市文化馆陈列布展。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加快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

(十)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南充

扎实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全力以赴做好医疗物资储备投放、疫苗接种和脆弱群体救治服务等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努力实现“压峰”转段、顺利渡过流行期。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规范政府投资和市属国企管理,有序推进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压实各级防控责任,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积极化解非法集资存量案件,强力整治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发挥“保交楼”专项借款作用,“一楼一策”抓好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处置。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治重化积”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开展城市“完整社区”试点。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努力争创国省双拥模范城。全力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抓好反诈反邪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安定稳定。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治理。抓好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森林防灭火等底线工作,开展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完成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任务。争取川东北应急物资储备区域中心库落户南充,扎实推进市综合(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在统筹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紧紧扭住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年度十件大事要事,铆足干劲、开足马力、集中攻坚,确保一件件干出效果、干出成果,为南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做大做强四川吉利商用车、南充三环电子、中科九微等一批龙头企业,推动永盈新材料、弘鑫电子、爱瑞特新能源专用车等百亿项目建成投产;新招引制造业项目150个以上,其中每个县(市、区)各招引50亿元项目1个以上;扎实抓好国家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创建工作。

2.推进川东北金融中心建设。提速建设川东北金融中心二期,完成人行“一库一中心”主体工程30%、南充农商行总部大楼主体工程70%以上,引进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2家以上。

3.推进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双高铁、四高速”建设和高坪机场改扩建,通航运营阆中机场;谋划实施南充至广安城际铁路、兰渝高铁、南绵城际铁路、南充至合川高速等重大项目;加强嘉陵江上下游港口联动,融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4.推进教育体育提升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川北医学院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推进西华师范大学临江校区建设,全力支持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确保西南石油大学双创中心投运见效;加快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职教本科大学,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创建“双高”职业院校,筹建南充公共卫生职业学院;着力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启动西山运动场改造、临江奥体中心建设。

5.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四川医院,支持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省医学中心、市中心医院创建省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省区域精神卫生中心。

6.推进印象嘉陵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落地实施“丝路传奇”华侨城文旅科技产业项目,建成主城区沿江两岸30公里慢行游道,打造戏曲文化公园、三国长江文化公园等主题公园;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宜游地。

7.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建设。启动建设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高标准建设30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新认定现代农业园区20个以上,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企业1家。

8.推进临江新区建设。出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36项规划;提速推进市民服务中心、临江中央公园、市中医医院等配套项目,建成南西大道、南充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建设半导体零部件产业园、柔性电子产业园、真空设备产业园,三个片区各新招引百亿产业项目1个以上,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9.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办好第二届“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支持营山县争创全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县;新增民营企业1万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

10.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重拳整治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卡点问题;实施“综窗改革”攻坚,推行“一网通办、全程代办、一件事一次办”,抓好经开区、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分中心建设,持续营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

三、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新征程已经起航,新使命重任在肩。全市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要让“担责尽责、懂行在行、善作善成”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矢志不渝讲政治、铸忠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神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一切工作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把忠诚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中。

(二)坚持不懈守法度、重规范。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抓好法治南充、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规划两方案”实施。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抓实行政复议改革、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工作,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持续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让法治融入精神血脉、成为自觉行动。

(三)笃行不怠强担当、抓落实。强化对标管理,促进理念提标、工作提标、作风提标,确保干就干成一流、出手就是最好。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行胜于言,做到工作一部署、马上抓落实,问题一发现、马上去解决。发扬斗争精神,激发拼抢斗志,在攻项目、跑要素、争政策、破难题上见真章,以实绩论英雄,用结果定奖惩。认真贯彻政府督查工作条例,大力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优化督查考核内容和方式,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四)锲而不舍转作风、葆廉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政府系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体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等重点领域监管,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风劲帆满图新志,勇立潮头破浪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拼”的作风,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双高铁、双机场、四高速:成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高坪机场改扩建、阆中机场;阆营高速、南潼高速、南充过境高速、成南高速扩容项目。

2.“六未”项目:在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建设、建设未竣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达产项目。

3.“六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一项目一实施方案、一市县级领导、一牵头单位、一推进专班、一进度图表、一迎督迎审组的项目工作机制。

4.七大消费行动:夜间消费创新、时尚消费引领、传统消费升级、文旅消费提振、信息消费提速、健康消费提质、消费环境优化行动。

5.“3+3+1”重点产业:汽车汽配、油气化工、食品饮料三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丝纺服装传统产业。

6.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7.南充—达州组团发展“1+4”工作机制:“1”即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工作机制,“4”即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党政联席会议成员名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架构、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

8.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9.九大暖岗行动:援企稳岗、直播带岗、春风送岗、看企择岗、护航返岗、校企定岗、培训晋岗、余工调岗、见习顶岗行动。

10.未成年人保护“六大行动”:家庭监护提能行动、强国有我成长行动、清网整治护航行动、法治护苗关爱行动、爱心圆梦温暖行动、人才队伍补短行动。

11.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

12.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3.“四上一新”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及新经济企业。

14.助企纾困“十大行动”:产权登记化解行动、金融支持帮扶行动、法律服务帮扶行动、用工就业帮扶行动、品牌质量提升行动、政策宣讲云行动、企业欠款化解行动、市场环境监督行动、规范涉企督查检查行动、涉企收费清理专项行动。

15.链长制:强化产业链责任的一种制度创新,由党委政府领导担任链长,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协调解决发展难题等方式,引导产业链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协同发展。

16.“五良”融合: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与良机深度融合。

17.“1+8”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将西充“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示范样板,其余8县(市、区)分别建设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18.财政支农资金“拨改投”:通过整合财政农业产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将现行无偿拨付方式转变为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

19.乡村建设“1+20”行动:“1”即《南充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即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20个行业部门分别出台的专项方案。

2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大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21.临江新区“3+4”优势骨干产业:汽车汽配、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半导体零部件、柔性电子、真空设备、有机食品四大特色产业。

22.四资:资金、资本、资源、资产。

23.科技支撑制造强市“三大行动”: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行动。

24.三比三看:比招引看数量、比开工看体量、比速度看质量。

25.四源: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

26.无废城市: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7.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8.碳达峰十大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29.学前教育“8655”计划: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幼儿占比)达到86%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

30.完整社区:旨在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宜居的社区空间环境,营造体现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让市民群众在社区获得便捷的教育、文化、健康等服务,享有丰富多彩的社区公共生活等。

31.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国务院安委会2022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15条措施。

32.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