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四川省人民政府
搜服务
智能问答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南充市 营商环境 留言专区

2008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8-05-28 09:32 | 来源:南充新闻网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5月6日在南充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南充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先海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的主题,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8.13亿元、增长1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1亿元、增长33.5%。
  一、着力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0.91亿元、销售收入495.6亿元、利税27.24亿元,分别增长33.1%、43.3%、4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83户、净增38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21户。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共完成销售收入42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7%。工业集中区建设扎实推进,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提高2.3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248.9亿元、增长4.9%。粮食总产量313.4万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638个、新增197个。畜牧、蚕桑、优质粮油、果蔬、竹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快速扩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3%。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输出劳动力170.6万人,实现收入106.2亿元。
    服务业发展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3亿元、增长17.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旅游经济不断壮大,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增长37.2%。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完成投资27.4亿元、增长38.4%。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8.48亿元、增长29.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7.13亿元、增长30%。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用于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公共事业支出达到54.3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总额的62.4%。各项存款余额589.95亿元、增长17.8%,贷款余额261.92亿元、增长12%。
  二、着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部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第一家惠民贷款公司、第一家外资小额信贷公司和全市第一家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相继成立。市商业银行在全国率先实现二级城市银行到省会城市跨区域经营。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占生产总值的53.1%,提高2.2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十九届西部商品交易会。积极参加赴东部四省市集中招商等重大活动,招商引资履约项目705个,到位资金72亿元、增长51.6%,其中工业项目320个,到位资金34.2亿元,南京雨润、广东三环、中盐银港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南充。引进外资1.02亿美元、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3.12亿美元、增长43.9%,其中直接出口1.51亿美元、增长83.6%。外派劳务收入1824万美元、增长12%。
  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融入成渝经济区规划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加强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分工、资源开发、利益分享、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调合作,川东北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浙江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资金帮扶向产业帮扶的转变。
  三、着力投资拉动,基础建设步伐加快
  重点建设大力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82亿元、增长20.1%。绕城高速公路、省道204线南蓬路全线贯通,上中坝嘉陵江大桥、南部嘉陵江二桥建成通车。达成铁路复线改造和南渝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国道212线顺庆至西充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南广(元)、南巴(中)、南万(州)高速公路列入国、省规划。金溪航电工程建成,小龙门、凤仪、沙溪航电工程和龙岗天然气净化厂加快建设。南西输水工程提前竣工通水。四川核电站、兰渝铁路、升钟水库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建成区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93%。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2亿元,城市交通、管线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市政新区、江东新区开发进展顺利。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实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4%、6%、1.7%。15家重点污染源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圆满完成。西河顺庆段污水截流工程加快建设。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66.7%。10个重点场镇污染源整治扎实开展。城市环境质量及嘉陵江干流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5万亩,新增耕地5000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78平方公里。实施森林管护420万亩,建设公益林3.0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79.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6%。
  四、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建设不断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创近年最高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9元、增长17.7%(同口径);农民人均纯收入3366元、增长16%,增加465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5.12亿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614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2元、增长16.8%。
  惠民行动任务圆满完成。筹资21亿元,超额完成了“十大惠民行动”的72项改善民生项目。城镇新增就业4.6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就业再就业2.18万人,帮助545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将17.8万城镇居民和24.71万农村居民分别纳入城镇、农村低保,5.8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3.97万人。免除了93.6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7983名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15.01万名农村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为44.33万名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解决了2.66万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8个县(市、区),参合率达到84.6%。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5个。完成农民工培训21.04万人。农村医疗救助资助28万人,大病救助7.32万人。85.1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建成通乡油路或水泥路511.92公里、通村公路3317.95公里。修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4.06万平方米,对6320户城镇无房户给予了房屋租赁补贴。解决了278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220户。新建沼气池4.05万口。解决了1.65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了5.5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4.75万户。完成了升钟库区扶贫第二个年度计划。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全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8%。启动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扎实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2.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广电“村村通”工程有序实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推进,双拥工作、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和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得到落实。人才、新闻出版、统计、档案、人防、气象、通信、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社会保持安定和谐。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清理整治涉农、教育、卫生等方面“三乱”行为,扎实开展信访和群众工作试点,积极推进群众接待工作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构建困难群众帮扶网络体系,及时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工作全局,围绕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战胜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汇聚推进跨越的强大合力,务实创新,开拓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迈入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四年来,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3倍(同口径),年均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近三年年均新增100亿元,实现翻两番的大跨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39.9:30.1,其中二产业提高10.2个百分点,实现超一产和三产的历史性突破。
  四年来,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3.1亿元,年均增长18.2%,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5%。高坪机场、南广(安)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嘉陵江综合开发有序推进,金银台、新政、金溪、青居等航电工程建成。仪陇县政府驻地迁址、“两路一桥”和纪念园区建设等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的“九件大事”全面完成,实现了省委“仪陇大变化、南充大发展”的要求。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1.2平方公里、增加1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万人、增加17万人,迈入大城市行列。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业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达到32%,提高10.6个百分点。
  四年来,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县乡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改革稳步推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8.2%。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合作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00.6亿元,年均增长14.8%。成都海关驻南充办事处建成开关。
  四年来,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先后组织实施了为民办好“九件实事”、“十件实事”和“十大惠民行动”,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4%。“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16.7万人。“五大社会保险”年覆盖人数达到154万人次。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7万平方米拆迁还房如期完工并顺利回迁。企业改制中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机关干部万人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深入开展,升钟库区三年扶贫开发计划顺利实施,全市重点贫困村绝对贫困人口由8万人减少到5.1万人。解决了188.4万群众的饮用水困难。新(改)建通乡公路1449公里、通村公路4478公里。
  四年来,社会事业呈现新景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提高2个百分点。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不断进步,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等事业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会稳定和谐度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四年的奋进历程充满艰辛,四年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能够经历发展环境的新变化,经受复杂局面的新考验,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历届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长期关心支持南充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支撑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二是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部分低收入群众还较困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压力还较大。四是政府部门一些工作人员还存在办事效率不高、作风不实等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要求
  未来五年,是南充加快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打基础、增后劲、求突破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对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四个基本形成”的总体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总体安排,今后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把南充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品位做高的基本要求,不断增强集聚、辐射、带动和示范功能,努力开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2年达到1200亿元,人均达到19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更加完善。构建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实现县县有高速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基本建成嘉陵江南充段水上黄金通道,拓展空中航线,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城市体系日益健全,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38%。
  ——生态更加优美。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城乡绿化覆盖率大幅提高,基本建成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主要水域水质明显好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更加富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社会更加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完成上述奋斗目标,要切实把握以下几点:
  ——坚持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工作取向。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科学发展是本质要求、根本途径,又好又快发展是奋斗目标、检验标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是南充最大的现实,经济实力较弱、财政保障能力不强、改善民生任务繁重是南充最大的困难,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是南充最大的任务。务必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坚持努力于快、服从于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优势资源转化、重点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力争一年有小变化、三年有大变化、五年有大发展,开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
  ——坚持把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坚持“优势优先、集中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培育企业集团,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工业突破性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扩大内需与发展外贸并重,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举,促进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
  ——坚持把推进民生问题有效解决作为重要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努力实现改善民生的“十个基本”目标,不断提升社会和谐程度。
  ——坚持把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配置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坚持以承接产业转移和强化区域合作为主线,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更高层次的承接,更有效益的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把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作为工作抓手。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理念,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把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切实加强项目规划,破解要素制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每年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论证储备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促进项目有序接替和滚动发展,以项目大建设带动大投入、推动大发展。
2008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按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幅略高于上年实际降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低于上年实际涨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培育优势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发挥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细分市场,细化产业,大力发展关联企业和产品,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加强配套协作,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确保石油天然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分别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30亿元、20亿元、30亿元以上。
  做强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对优势企业项目、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引进知名企业合资重组、退城进园等措施,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做大做强重点龙头企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0亿元。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一批 “小巨人”企业,力争规模以下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推进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引导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6万吨生物柴油、15万吨燃料乙醇、40亿立方米天然气试采脱硫、CNG发动机生产线等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完成技改投入31亿元、增长25%。
  加快园区建设。坚持 “市县(市、区)联动,以县(市、区)为主”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9+1”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建立工业集中区发展资金,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快速推进文峰石化工业园和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尽快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力争全市建成工业园区20平方公里。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建成一批畜牧、蚕桑、优质粮油、果蔬、竹木、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基地。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重点龙头企业培育,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整合支农项目和资金,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继续推进以“百村示范工程”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业主和大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积极拓展劳务市场,努力提升劳务经济的规模和质量。切实搞好农民工维权服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工作长效机制,解除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全年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以上。
  三、积极发展服务业
  推动服务业上档升级。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积极引导城市商业合理布局、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深入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工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10大重点市场、3大物流园区和4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服务业,规范发展职介、咨询、拍卖、公证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培育汽车、通信、文化、体育等消费热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加快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强阆中古城、仪陇朱德故居等重点景区和旅游通道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南充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切实加强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外贸出口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力争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5亿美元,其中直接出口1.6亿美元,引进外资1亿美元。
  四、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
  突出抓好产业发展项目。完成烟草物流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天然气净化、燕京啤酒、中盐银港、三环电子、国栋、天兆等一批重点加工业项目和沙溪、凤仪航电工程等能源项目,尽快开工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重点包装、筛选一批天然气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抓好四川核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207个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
  努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南渝高速公路南充段、国道212线顺庆至西充段改造工程等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网、国家电网“金桥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兰渝铁路建设和达成铁路复线改造,开工建设南广(元)高速公路,争取南巴(中)高速公路开工,做好南万(州)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政府新区功能配套建设和下中坝及江东新区开发。力争121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6亿元。
  认真实施民生改善项目。突出抓好106个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民生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0亿元。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锐意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市级机关国有经营性资产,搭建综合性融资平台,推行政府投资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代建制。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建立灵活、新型的融资模式和担保体系。继续深化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把经营性的社会事业逐步推向市场。全面落实扩权强县试点政策。扎实抓好顺庆区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认真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深化同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深入开展专业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重点跟踪有转移倾向的项目,提高产业承接的成功率,力争全年引进资金130亿元。
  着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改进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推进公平准入,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激发和保护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管理执法监督。鼓励和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循环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广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监控,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快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建设步伐。积极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加强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及重点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依法管理保护好嘉陵江航道,继续加大工业、城市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积极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落实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大力培植财源,着力抓好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基金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强化财政资金监管。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基本运转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强化对国债资金、涉农惠民资金、政府投资性项目等专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建立完善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和监管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化解乡镇债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金融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银政协调、银企合作,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支持力度。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抓好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引进高层次、实用型和紧缺急需人才。积极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积极支持高等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抓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
  协调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强文化阵地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事业。继续推进广电“村村通”建设,启动实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积极开展以迎奥运为主题的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积极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工作。加强统计监测,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统筹抓好妇女儿童、防震减灾、档案、人防、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老龄、残疾人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九、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认真实施“八大民生工程”。 一是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8万人;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二是实施扶贫解困工程。解决1.5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4.5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城乡困难群众年人均医疗救助水平不低于80元;全面完成升钟库区扶贫开发第三个年度计划。三是实施教育助学工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顺庆城区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对农村贫困家庭16.24万名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四是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纳入低保,农村低保人数达到30万人,把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集中供养率达到2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44.1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30.5万人。五是实施医疗卫生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个县(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5%。六是实施百姓安居工程。解决200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80户,新建廉租住房1100套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000套6万平方米,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6万口。七是实施道路通畅工程。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340公里、通村公路1300公里、乡镇客运站(点)25个。八是实施环境治理工程。挂牌限期治理8户工业企业和4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开工建设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西河顺庆段污水截流一期工程建设;解决47.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森林管护370.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83.8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努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深入推进群众工作中心、惠民帮扶中心建设。认真做好信访突出问题排查调处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妥善解决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积极应对发展形势对政府工作的新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联系人大代表“三项制度”和约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推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决策责任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制度,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有效提升。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深入开展“四五”、“五五”普法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公共行政权力运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组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许可(审批)行为,政务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目标管理,严格督查督办,政府执行力不断增强。认真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新一届政府使命崇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深入推动思想大解放。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解放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握新形势,适应新情况,完成新任务。发扬敢闯敢试、敢于率先的精神,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进南充大发展。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扎实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切实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水平。认真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努力推动社会生活在法制规范下有序运行、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解决、各项工作在法制轨道上有序开展。
  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高效快捷的执行机制、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到位。办好政务服务中心,再造管理流程,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务环境。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肃政务纪律,严格督促检查,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工作落实。
  扎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加强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督管理,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坚持从严治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树立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开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百村示范”工程:指按照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项目配套、政府引导、农民参与、整村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全市每年选取100个行政村,通过整合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新产业、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机制”的新农村示范村。
  2.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两税和上划中央所得税之和。
  3.“零就业”家庭:指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0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但无一人就业的城镇居民家庭。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5.安全生产“四项指数”:指安全生产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6.“两路一桥”:指顺庆区潆溪镇至仪陇县新政镇道路改造工程、仪陇县新政镇至马鞍镇道路改造工程、仪陇县新政嘉陵江大桥建设工程。
  7.“4050”人员: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
  8.“五大社会保险”:指失业、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 

    9.“四个基本形成”:指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即基本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基本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承载功能,基本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优美形象,基本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品位。
  10.“三步走”的总体安排: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立了“力争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当年全国水平”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的新任务。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结合南充实际,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是:第一步,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9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元左右;第二步,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9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000元左右;第三步,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7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0元左右,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接近或达到当年全省水平。
  11.现代农业: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12.改善民生的“十个基本目标”:指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再就业支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健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制度和惠民医疗服务制度;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对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给予补助;基本建立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政策体系;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实现农村道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基本实现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基本建立城市廉租房和比较规范的经济适用房制度。
  13.“小巨人”企业:指四川省为做强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整体上档升级,从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中重点选择有特色项目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扶持这些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新工艺技术,并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和服务,促使其快速做大。
  14.“9+1”工业园区:指9个县(市、区)工业园区和南充经济技术开发区。
  15.家电下乡试点工作:指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在2008年5月底前,选择既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又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彩电、冰箱(冰柜)和手机三大类产品,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试点。
  1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指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商务部2005年在全国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到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把工业品送下乡的同时,疏通农产品进城渠道。
  17.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指商务部2006年开始实施的“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为民工程。
  18.“10大重点市场”:指光彩大市场、川北建材市场、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西门市场、丝绸大世界家具市场、南门水果批发市场、西部汽车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南充汽配中心、旧机动车交易中心。
  19.“3大物流园区”:指嘉陵黄莲湾物流园、高坪航空物流基地、高坪小龙物流园。
  20.“4大物流配送中心”:指烟草、食盐、医药、粮油配送中心。
  21.国家电网“金桥工程”:指我市与省电力公司合作,于2008年—2010年期间实施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根据合作协议,拟投资10亿元新(扩)建变电站14座,新增变电容量186万千伏安。
  22.“三同时”制度:指污染治理设施与建设项目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23.“八大民生工程”:一是就业促进工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55万人;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其中,市内农民工用工企业在岗培训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6万人,“劳务扶贫工程”培训0.72万人,“温暖工程”培训0.33万人,“阳光工程”培训2.7万人,“品牌工程”培训0.8万人,引导性培训6.85万人,获证10万人次。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培育骨干农民0.48万人(户),带动4万农户科技推广,全市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0万人次。二是扶贫解困工程。解决1.5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4.5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80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80元。做好灾后紧急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因灾倒塌房屋得到及时恢复重建。实施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程,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畜禽养殖新技术,帮扶养殖农户3120户,实现养殖农户人均增收80元以上。深入开展“万人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完成升钟库区扶贫开发第三个年度计划。三是教育助学工程。全部免除农村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做到“应免尽免”;对顺庆城区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6785名学生实行免学杂费和教科书费政策,并做好顺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的准备工作;落实农村贫困家庭162391名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提高标准,做到“应补尽补”。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使在校生人数达到26000人;为农村留守儿童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24所。建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入学贫困大学生受资助比例达到25%以上;对中等职业教育1至2年级3.7万名农村在校学生实行助学生活补助政策;对3100名县镇、农村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特困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度。发展特殊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在校生规模总数达到2800人。修建乡镇学校周转房67040平方米。四是社会保障工程。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市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95元;农村低保人数达到30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32元。把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25所;新增床位2563张;全市“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44.19万人;城市国办福利机构床位新增200张;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范围达到1万人。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政策覆盖人数达到84.8万人,参保人数达到30.5万人。五是医疗卫生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9个县(市、区),覆盖农业人口591.1万人。建成功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5%。加强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功能。启动7个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为1个妇幼保健机构配备急救设备。启动5个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六是百姓安居工程。解决2000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搬迁580户。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新建廉租住房1100套5万平方米,新增租赁补贴2400户,新建经济适用房1000套6万平方米。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6万口。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实现5246个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解决市辖三区居民小区水电气供应不足的问题。七是道路通畅工程。建成通乡油路(水泥路)340公里、通村公路1300公里、农村渡改桥1032延米、乡镇客运站(点)25个。完成公路安保工程30公里,整治公路危病桥6座491延米。八是环境治理工程。加强嘉陵江流域污染治理,挂牌限期治理8户工业企业和4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启动仪陇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完成南充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开工建设营山污水处理厂,加快西充污水处理厂建设,蓬安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南部污水处理厂完成土建工程;开工建设南充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年底进入试运行;西河顺庆段污水截流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并开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南部“两溪”、西充“两河”污水截流工程竣工验收;全面取缔升钟水库网箱养鱼。南充城区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80%,阆中城区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70%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千村示范”工程19个村。组织实施1处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土8万亩;实施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5.6万亩,新增耕地0.5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24万亩。实施森林管护370.4万亩,建设公益林1.6万亩(以省林业厅正式下达目标为准),巩固退耕还林83.8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共解决47.398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其中,水利部门解决22万人,国土部门实施红层找水打井51137口、解决17.898万人,扶贫解决5万人,以工代赈解决2.5万人。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进一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整治病险水库53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

X
市政府门户网站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