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解读
一、起草背景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大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实施期限至2035年。
二、基本框架
《规划》主要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等六个部分及附件。
(一)规划背景。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宏观环境,梳理了我市在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基础设施、科教资源、应用场景等发展基础,剖析了我市人工智能产业的机遇与短板。
(二)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市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明确了建设五个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分三个阶段明确了我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空间布局。主要包括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三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聚集区和推动六县(市)人工智能差异协同发展三个方面,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三区驱动、六支共进”的区域发展布局,形成由点及面、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
(四)重点任务。一是实施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工程,包括建设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推进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数据供给统筹保障工程,包括融合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立行业数据资源体系和形成数据价值转化体系;三是实施重点技术创新突破工程,包括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转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搭建高水平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四是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程,包括发展智能网联商用及特种汽车产业、算力基础元器件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智能无人机产业和智能软件开发产业;五是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提升工程,包括推动“AI+制造”“AI+医疗”“AI+金融”“AI+农业”“AI+文旅”和“AI+物流”发展;六是实施梯次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包括培育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七是实施人工智能人才引育工程,包括拓宽高层次人才引入渠道、培养高水平产业化创新团队和加快高校产学研合作和学科建设。
(五)保障措施。主要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衔接、完善要素供给、构建生态闭环四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政策。
(六)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与环境相关的规划协调性分析、各环境要素影响分析、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综合论述与结论四个方面内容。
附件内容为人工智能产业专业名词解释。
三、公布实施
《规划》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5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