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次!部省(市)联合举行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演练
11月30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南充举行“环境应急·2024”嘉陵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记者现场获悉,此次演练有来自嘉陵江上下游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的共计1200余人参加,这是全国首次由部省(市)联合举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实战演练。
演练呈现三大特点锻炼参演人员实战能力
“嘭!”11月30日上午,一声巨响打破宁静,南充经开化工园区某企业方向瞬间浓烟滚滚。企业值班人员发现后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并拉响警报……本次演练模拟南充经开化工园区某化工企业粗苯储罐发生燃爆事故后,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和重庆市合川区在130小时里,共同应对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过程。
演练模拟燃爆事故导致污染物进入园区内河、园区外地下输油管道石油类污染物进入嘉陵江,威胁下游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通过部省市联合、上下游协同、跨地区联动、多部门协作,综合采取源头阻断、拦污截污、吸附沉淀、水利调度等措施后,确保了沿线饮用水安全。
据了解,演练呈现出“实”“用”“练”三大特点,真实还原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现场,全面使用“一河(一园)一策一图”和各类环境应急新装备,集中锻炼了参演人员实战能力。
有序开展处置工作嘉陵江上下游协同响应
南充市第一时间成立现场指挥部,立即上报事故现场影像信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立即开展会商研判,并向生态环境部和省人民政府报告,接到省领导指示后,联合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生态环境部接到事件最新进展报告后,安排部应急办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
随着演练推进,当嘉陵江南充、广安交界断面上游发现油污,一场省际间、部门间、政企间多重协同响应、密切协作处置的响应机制被迅速搭建。
南充市立即预警通报下游广安市,四川省按照要求分别通报下游重庆市、合川区。重庆市迅即响应,与合川区政府成立市区联合指挥部,研判水质污染及处置情况,并与四川省进行会商,在川渝跨省断面开展联合应急监测和污染拦截处置,在沿江水源地及水厂开展水质监测,同步进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同时,川渝两省(市)三市(区)各部门有序开展处置工作。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事故点下游嘉陵江应急监测,精准研判污染态势;水利部门联调嘉陵江沿线13座梯级水电站,拦截控制污染物;住建部门全面优化沿线自来水厂应急处理工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应急管理部门调集沿线消防力量,开展围油栏、吸油毡布设和混凝剂投加等工作;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全线通航管制,保障处置人员安全;社会化救援队伍规范收集转运沿线污染物。
最终,演练成功避免了一次因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的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演练当日,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环境应急人员,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演练情况。
各类应急新装备齐登场构建起坚实的环境应急防线
演练中,各类环境应急新装备齐登场。无人机的亮相让人大开眼界。消防侦察无人机可通过自载远程视频系统侦查现场情况,并将视频内容同步上传云端。监测无人机搭载快检设备,可快速完成人工不易到达点位的水样采集,并对高浓度、危险区域开展有毒有害气体远程测试。
在削减江面铅污染物演练中,现场多部大型无人机依次出动。这些大型无人机直径近2米,配备能存储液体药剂的储罐和喷雾器、高精度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先进的传感器,通过集群化控制,能够在各类污染现场全天候、大面积、精确喷洒。
这些无人机的卓越表现只是此次演练中环境应急新装备强大功能的一个缩影,其他装备同样各显神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应急处置装备相互配合,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环境应急防线。
四川省南充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何财元告诉记者,此次演练聚焦嘉陵江流域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开展极端情况下环境安全压力测试,为新形势下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提供了生动的实践参考。经过此次实战化演练,进一步将嘉陵江“一河一策一图”和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技术方法转化为行动方案,不仅提升了各级各部门应对多种污染物的现场处置能力,同时也为科学有序、及时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