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选育的南夏豆38在全省推广近80万亩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日发布《2024年大豆油菜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四川10个案例入选。此次案例评选分为多种种植模式,我市南部县大桥镇翰林村采用的大豆清种夏播模式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间作模式入选2024年大豆大面积高产典型案例,选用的品种为高油高产大豆良种——南夏豆38。
1月9日,记者从市农科院获悉,近三年来,由该院选育的南夏豆38在全省推广近80万亩。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其高产早熟、净套兼用等突出优点满足了生产需求,得到广大农户好评;预计还可推广10年,每年推广100万亩,累计产生经济效益62.5亿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经连续8年系谱选择育成实现大豆大面积高产
市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吴海英告诉记者,南夏豆38系南充市农科院于2004年利用南农502作母本、南夏豆25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2005年至2012年连续8年系谱选择育成;2018年至2019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2020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和田间技术鉴定,于202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据介绍,市农科院积极开展高产示范和攻关,选用高油高产大豆良种南夏豆38,在我市南部县大桥镇翰林村采用“缩株增密、种子包衣、配方施肥、精准防控、促控结合”等技术,实现了大豆清种亩产高达262.7公斤。这一数据在2024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大豆清种夏播模式高产案例中排名第17位,居全省第1位。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间作模式中,大桥镇翰林村再次入选试点。在该模式下,市农科院采用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等关键增产技术,大豆亩产200.4公斤、玉米亩产531.9公斤。大豆亩产位列该模式下全国第一。
具有三大突出优势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吴海英告诉记者,南夏豆38的育成,实现了早熟高产、耐荫宜机收等多个优良性状的有机集合,与其它同类型品种相比具有三大突出优势。
首先是产量实现突破、适应性广。该品种在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多点联合鉴定试验中产量突出,两年产量均排名第一;在2018年、2019年四川省夏大豆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153.05公斤,比对照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南夏豆25增产20.6%,其中2018年比对照增产高达28.2%,是我省目前育成的产量最高的夏大豆新品种,产量远超我省“十四五”育种攻关高产品种的标准。
其次是早熟性好、适宜机收。该品种比大面积主推品种贡选1号、南豆12等早熟10天以上,解决我省长期以来育成品种熟期晚、作物茬口衔接难的问题;底荚高24厘米左右、成熟期集中、落叶性好、不裂荚,适宜机械化收获,能满足当前规模化、轻简化农业生产的需求。
还有耐荫抗倒、净套兼用。该品种耐荫抗倒,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国家重大推广技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核心配套品种。吴海英称,夏玉米间作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不但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复种指数和周年效益,还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推动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在稳粮增豆、扩面增豆、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南夏豆38相关联的另一栽培模式:麦—豆两熟制大豆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实现了大豆种植机耕、机播、机管、机收的大豆全程机械化,与传统人工种植大豆方式相比,播种效率提高40至150倍,收获效率提高200倍,适应了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政府网
四川省政府网站
市(州)政府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频道)
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南充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113000012
|
蜀ICP备05029665号-1
|
川公网安备51130202000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