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秀案例之嘉陵区龙蟠镇

时间:2023-05-19 13:33:53 | 来源:市农经站

一夫把舵搬众人划桨行

镇情简介

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龙蟠镇地处嘉陵区西部,位于318国道和208省道交汇处,距嘉陵城区25公里。201911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原礼乐、桃园、集凤、龙蟠四个乡镇合并为龙蟠镇,镇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8万亩,辖21个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48854人,其中农业人口36402人,非农业人口12452人。

近年来,龙蟠镇党政一班人以低风险、可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目标,把握区位优势,先谋定而后动,坚持“一村一策谋规划、一村一班抓发展,一季一年强考核”的工作安排,支持和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创新探索发展模式和路径。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收到了一举多赢的良好效果,既有效解决了村集体“无钱办事”难题,让基层组织重新“焕发青春”,又为农业农村发展培育了新动能。2021年,全镇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灭,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7个、5万元以上的村4个,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4万多元,7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翻番。

典型做法

激活谋变之思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村级集体经济是需要补足的“短板”。“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是驾驭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三驾马车”,“有人管事”是前提,“有章理事”是保证,“有钱办事”是关键。前些年,龙蟠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陷入了缺资源、缺政策、缺办法、缺人才等“四缺”困境,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脚步明显放慢,不少村集体年收入甚至不足万元,“无钱办事”成为大多数村级组织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不仅影响到村实事工程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由于没有村级集体经济这个“硬支撑”,不少村出现了队伍难稳定、工作难开展、干群难协调、任务难完成、社会难稳定“五难”现象,导致村干部说不起话、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办不了事、创不了业、当不了家,甚至出现组织动员难、教育引导群众难等问题。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决定了农村改革的成败。

强化谋久之措

坚持政策先行、党建引领,多措并举、联动发力,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无集体经济收益的问题。一是强化责任压担子。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制定《龙蟠镇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二是完善机制快推进。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审理”闭合式协调推动机制,切实维护村集体合法权益,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排查调解矛盾纠纷,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三是监管专项资金,行之有效地使用产业扶持资金。

勾画谋富之路

按照“多产并进、多业并举、多措并行”的思路,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的原则,多种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在具体工作中,探索推行了以下6条路子:

(一)发展“松绑型”集体经济。针对个别村将集体预留机动地一次性低价长期发包、坐吃山空的问题,重新发包集体土地,为土地资本“松绑”。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协商提高租金、依法收回重新发包等途径,按市场行情浮动租金,提高土地承包价格,实现村集体当年增收。如任家坝村的14亩集体土地,原来按照每亩每年50元的价格承包到2029年,现在村“两委”班子依法收回这些承包地,按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流转给高粱种植业主,使村集体每年多收入3500元。

(二)发展“股东型”集体经济。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与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的活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这两种扶持资金投入到有实力的公司或合作社进行定期分红。目前,全镇有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的村均或多或少地将扶持金投入嘉陵区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每年获固定收益几千至4万多元不等,下院山村2021年仅此一项就分红4.17万元。司南垭村将10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投入嘉陵区富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保证资金安全,村集体每年定期分红6万元。

(三)发展“房东型”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产,闲置资源变身“绩优股”。对村内闲置废弃的厂房、学校、堰塘等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回收,再通过承包的形式,建立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培育了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下张村把闲置的两所学校分别租赁给嘉陵区玉宫农业有限公司和嘉陵区圣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每年收入租金4000元。

(四)发展“土地流转型”集体经济。全力做好土地流转文章,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靠项目“生金蛋”。通过流转土地给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鞍子山村和司南垭村依托嘉陵区硕丰益民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1500亩土地,同时搞好协调服务,每年村集体收入2000元。

(五)发展“众筹型”集体经济。兴办实业,为村里装上“印钞机”。立足自身优势,开挖土地潜力,既解决了部分土地撂荒的问题,又大幅增加了集体收入。上西城村由村集体和部分村民共同投资5万元,于20221月流转撂荒地90亩,创办了粮油专合社,村集体占二分之一股份,预计年收益可达1.2万元。下张村20219月收回撂荒地200亩,农户承包土地不用支付租金,享受耕地力补贴,土地收益则归集体所有,预计年收益约3万元。

(六)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完善服务体系激活三产“内生经济”。村集体通过购置大型农机具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大柏山村20221月投资10万元,购置1台耕地机,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为村民提供农业服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