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重在预防 ——2023年“世界卒中日”

时间:2023-11-02 16:41:07 | 来源:南充疾控

    202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卒中:重在预防”

一、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有什么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失去相应的大脑功能,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80%。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组织间隙中,导致脑细胞得不到正常氧气、营养供应而死亡,一旦发生,极为凶险。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卒中是威胁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卒中虽然来势汹汹、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

二、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两大类。

1、不可干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2、可干预危险因素,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控制的,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吸烟、饮酒、运动少等,所以平时对于可干预危险因素的积极有效控制是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关键。

只有生活方式健康了,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复发率才能下降。

三、 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脑卒中。

1. 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自我筛查,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饮酒、超重与肥胖、不健康生活习惯,和其他可能导致卒中的疾病等。

2. 控制好血压。35岁以上应每年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月测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每月至少测量1-2次,同时还需进行药物治疗。

3. 控制好血糖。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4. 控制好血脂。血脂升高一般没有症状和异常体征,必须通过血脂检查才能及时发现,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肥胖、超重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及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每3-6个月就要测定1 次血脂。

5. 戒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所有人都应该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危害。

6.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卒中风险。

7. 健康饮食。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油饮食,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

8. 科学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参加3-4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有益身心的健身运动。

9. 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外周动脉疾病等。以上疾病人群的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常人,应定期体检复查,接受专科医生治疗,遵医嘱药物治疗。


(慢病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