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病例猛增!这种传染病卷土重来?张文宏最新解读,有人咳得停不下来

时间:2024-04-15 16:31:16 |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天气多变

正值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一种多年没什么存在感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人们重新提起:

百日咳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11-2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其中,1月报告百日咳15245例,其中死亡5例;2月报告百日咳17105例,其中死亡8例。从数据来看,2024年前两个月的发病数已经接近2023年全年,报告的死亡病例数已经达到20182023年的总和。

张文宏教授解读百日咳

49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近期百日咳多见这一现象发表了见解。

为什么感觉最近百日咳多起来了?

百日咳是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之所以最近多见,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的保护率有所下降。没打过疫苗,得百日咳会比较严重。打过疫苗不代表不会感染,但症状持续时间会缩短,即使感染了,咳嗽1-2周也就好了。孩子打了疫苗在幼年期可以维持一定的免疫力,幼年期过后,青少年对百日咳鲍特菌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这时如果出现咳嗽时间较长,要注意是否是百日咳引起的,只不过以前没有被大家注意到。

二是各大医院加快了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检出。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性很强,容易传给周围的人,而且它有个特点,发热的情况不像流感或支原体肺炎那么明显,如果不进行专门的检测很难查到。这次大家看到百日咳多,主要原因是疫情后各大医院加快了对百日咳鲍特菌的检出。

对于百日咳,我们能做些什么?

百日咳是个经典的、古老的疾病,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接触过它。10年前,我们已经通过分子检测的手段发现,在长时间咳嗽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当中,百日咳的整体比例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希望在儿童期过了后能够加强百日咳鲍特菌的疫苗接种,但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全球同道做更多的研究。

有部分国家目前已经有一些推荐疫苗,我国还没有对百日咳增强接种的策略,但我们可以加强对它的早期发现、精准治疗,通过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百日咳的治疗并不是很难。

病程长且传染性强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表现为反复剧烈咳嗽,病程可持续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而有百日咳之称。

病程长是人们对百日咳最普遍的认知,其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出现突然且剧烈,但发作间期常没有明显异常表现。需要提醒的是,对于3月龄以下、还没到接种百日咳疫苗年龄的婴儿来说,该病危害较大;该年龄段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窒息或紫绀,不一定有典型的咳嗽表现,易被漏诊或误诊。小婴儿百日咳易合并肺炎、脑病、肺动脉高压,甚至可以致死。目前,已报告的百日咳严重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发生于这些小婴儿。住院治疗的百日咳病例中,<6月龄以及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儿童占比较高。

百日咳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在传染病学领域,我们常用R0值(基本传染数)来评估其传染性,粗略的理解就是“一个人得病,可以传染给多少个人”。百日咳杆菌的R0值为12~17,与很多家长闻之色变的麻疹病毒(R012~18)不相上下,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

这些症状

请警惕百日咳的可能

当孩子咳嗽有以下特点又找不到其他明确原因时,需要警惕有百日咳的可能,建议及时就医:

咳嗽剧:孩子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连声咳多次直至咳出黏痰,甚至有咳吐,年幼患儿在咳嗽末可有吸气性吼声——也就是俗称的“鸡鸣声”。部分患儿可因剧烈咳嗽导致眼结膜出血、眼周散在出血点或鼻衄等。

夜间重:症状多在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日间稍好转。

病程长:病程2周或更久,与百日咳确诊病例有过接触。

年龄小:6月龄以下婴儿及新生儿罹患百日咳可出现咳嗽后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停搏等重症表现。

百日咳确诊儿童需要呼吸道隔离到至少有效抗生素治疗后5天;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疗,则患儿需隔离至痉挛性咳嗽后3周。

流行季注意住所通风,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降低百日咳的感染风险。

对于易感的高危人群(家庭或幼托机构有明确接触者、婴幼儿照护者以及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建议在暴露后21天内(最好1-2周内)接受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一旦出现咳嗽时间长

咳嗽剧烈还是尽早就医

让专业医生们来帮忙!

本文综合自:华山感染、健康中国、上海新华医院、上观新闻等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泰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