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服务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7-15 15:30:00 | 来源:西安网

“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取得长足发展,内外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当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整合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各种要素,成为打通内外贸、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承担着推动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这十年,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人均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为44.2%,比2013年提升4.5个百分点。模式不断创新,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3.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倍,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平台不断夯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打造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这十年,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贸,促进贸易创新发展。2021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6.0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8000亿美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56%和70%。2017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5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新兴市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一般贸易方式在出口中的占比,分别比2012年提高6.2、5.9、20.1、12.7个百分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较2021年增长122.1%,服务贸易逆差创十年新低。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7年增长7倍,内外贸一体化程度稳步提升。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堵点、畅流通,有利于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更好推动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点。自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扩大,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丝路电商”成为新的亮点,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投运。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多个城市,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建设,已经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7个自贸协定。

“一带一路”带动投资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34.6万个就业岗位,较好发挥了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

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成实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约1.08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286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双边经贸机制不断健全,已推动建立了超过100个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合作机制。

8年多来,‘“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不仅有力推动了共建国家互利共赢,也有效增进了各国民生福祉。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处于高位,国际局势持续复杂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展现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为全球开放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能,必将成为新时期统筹国内国际发展与维护和平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

自贸试验区引领推动双循环经济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肩负着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任,应成为二者的发力点、结合点,大力推进自身改革创新,推动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推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173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累计达到260项。2021年推出新一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至此,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同时,自贸试验区自身也得到大发展。2021年,21个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增长19%,比全国高出4.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长29.5%,比全国高出8.1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面积虽小,却占到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8.5%,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7.3%,为外贸外资基本盘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这些年来,各地自贸试验区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差别化探索推进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东部,各自贸试验区加速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带动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在中西部,各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门户,通过内陆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沿边地区找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补优势,探索跨境贸易、跨境物流、双向投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当前,继续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核心就是要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衔接起来。各自贸试验区要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作用,聚集国内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的优势资源,通过深化改革在国内大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通过扩大开放在国际循环中增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新型智库服务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新时代的思想库、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应主动聚焦“国之大者”,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的政策研究咨询工作,努力提出科学精准、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以更高质量的成果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决策。

国声智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大势,以广视野大担当做好决策研究咨询工作,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数字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发展大趋势,解决社会关切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声智库围绕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与双循环经济、与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课题开展政策研究及决策咨询,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双循环经济体系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课题组,形成高质量智库研究报告,为各地自贸试验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国声智库将陕西自贸试验区尤其是西安区域作为重点研究服务对象,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的样本案例,先后完成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西安海内外科技人才研究报告》、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西安优秀科技调研成果《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综合调查与对策研究》、《知识产权赋能新型智库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等课题,助力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国声智库和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主导推出的“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致力于新型智库成果“一体多元”的转化与应用,整合链接“智、政、产、学、研、媒”禀赋资源,打造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以智慧科学决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推出“智库观自贸”、“智投中国”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深度解读各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模式,助力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为各地自贸试验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中欧班列和数字经济是国声智库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抓手。多年来,国声智库课题组和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围绕中欧班列长安号、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输出高水平智库研究报告,搭建沟通交流合作与资源链接整合平台,赋能中欧班列长安号创新发展,畅通“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形成以临港经济板块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推动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服务西安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国声智库支持西安高新区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引导数字经济高水平集聚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字产业生态。高质量建设“丝路科学城”、硬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科创自贸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全球交流合作,高质量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将西安软件园打造成为“数字丝路明珠”。以“智库+大数据”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联合《智慧中国》杂志社大数据中心、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建“大数据产业实验室”、“大数据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树立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企业标杆,助力陕西自贸试验区培育壮大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建设“数字陕西”。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国声智库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与专家优势,在西安建设“丝路国际自贸公共服务平台”,做好重点产业专业服务支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形成以保护引领创造、促进运用、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智库、基金会、商协会等各界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贸试验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国声智库助力陕西大力培养自贸人才,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与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形成战略合作,打造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自贸特色,形成自贸之窗功能;共建“自贸人才交流基地”,形成融合互通、协同创新发展合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建立自贸智库专家工作站,推动自贸人才与专家互动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互通机制。国声智库、中国商业史学会、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将共同打造丝路国际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青年学者和“专精特新”科技人才,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对接、人才交流、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助力自贸试验区成为推动陕西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试验田,助力西安成为丝路人才集聚、海内外人才交流融合、创新活力竞相进发的丝路国际人才高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累人才储备,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